欢迎来到学报编辑部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重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学报首页 >> 重点栏目 >> 正文

2017年第1期 特别策划: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研究

主持人语: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译实践与研究有独特之处,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期专栏刊发的4篇论文,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地方特色文化外译问题。

石春让教授的论文《新世纪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模式》,主要以文化大省陕西为例,综述了新世纪以来地方特色文化对外译介的多种模式。论文认为,从译者身份来看,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模式有三种:中国译者译地方特色文化、外国译者译地方特色文化、中外译者合作译地方特色文化。从译作成品来看,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模式有6种:全译本、节译本、个人选集译本、多人合集译本、丛书译本、改编本。刘金龙博士的论文《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的地方特色文化外译原则》,指出地方特色文化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论文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论证了地方特色文化外译可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语言维的接受性、文化维的充分性和交际维的互动性。李晶高级讲师的论文《中国影视剧成功走向世界的翻译策略——以美版< 甄嬛传>的翻译为例》一文探讨了饱含中国特色文化的中国影视剧外译的问题。文章指出,《甄嬛传》的英译成功源于使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既有内容、篇幅、叙述方法、音乐配器方面的巨大调整,也有片名、称谓、专项文化项、电影歌曲等细节的独特翻译,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既满足了传播机构的赢利目的,也满足西方观众的接受需求。王巧英等论文《“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黄梅戏海外传播研究》结合在培养专业传播人员、翻译文本及相关资料、培养海外受众、建立外语网络平台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诸多问题,探讨了黄梅戏海外传播应采取相应对策,要重视高等院校教育平台,培养黄梅戏传播人才;加强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建立官方文化交流平台;依托安徽省政府相关项目,制定交流合作专项计划;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黄梅戏海外传播的整体效应,从而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黄梅戏丝路传播成为中国与丝路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必要形式,是地方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主持人简介:石春让,男,1969年4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教授,译审,博士,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

石春让:新世纪地方特色文化外译的模式

刘金龙: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的地方特色文化外译原则

李晶:中国影视剧成功走向世界的翻译策略——以美版《甄嬛传》的翻译为例

王巧英,王似保:“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黄梅戏海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