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报编辑部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重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学报首页 >> 重点栏目 >> 正文

2016年第2期 特别策划:张恨水抗战作品研究

主持人语: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著名报人、作家张恨水的研究多注重于其小说的言情,而事实上,张恨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创作了800多万字“以社会为主,以言情为辅”的表现“国难—抗战”的小说、散文与诗词,因此,加强对这部分作品的研究很有必要。

如何认识与评价张恨水的“国难—抗战”作品?本期专栏选取了5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

温奉桥教授的论文通过张恨水小说创作前后期的比较,认为张恨水的后期小说创作,无论是文学观念还是艺术风格等都发生了重要转变,不仅创作出了《巴山夜雨》这样的巅峰之作,标志着张恨水的小说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而且许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背离了其原有的艺术个性,陷入了一种左右失据的写作状态,进而影响了其小说的整体审美效果和艺术成就。汤哲声教授则选取了张恨水的文言论集《水浒人物论赞》,辨析了北京时期的张恨水和重庆时期的张恨水国家意识以及社会价值评判的变化,认为抗战是促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集中表现了张恨水的文化思想,记录了他的社会价值评判变化的轨迹,并对张恨水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除小说外,散文创作也是张恨水的“国难—抗战”作品的重要成果。芮立祥通过张恨水的抗战“散文书写”分析,指出其中蕴含着可贵的中国精神和民族智慧,其卓识与反思,鉴今启后,独具深远的文化启示意义。

华全红教授选取张恨水国难—抗战小说发端之作《满城风雨》,认为这部小说集中表现了张恨水创作思想认识由“非战”的和平思想到“是战”抗日意识的转变,对民族生死存亡的思考和对民众的抗日力量的信心,对战争年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的探讨,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小说。谢家顺《“张恨水与重庆”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则对201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张恨水与重庆”学术研讨会暨张恨水诞辰120周年纪念会的学术观点,作了全面详实的总结、提炼,尤其对会议的张恨水抗战作品的价值、地位,以及张恨水抗战文学先驱、抗战小说第一人等观点给予了推介。

主持人简介:谢家顺,男,1963年9月生,安徽潜山人。池州学院党委音乐与教育学院教授,校级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文学方向);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

温奉桥: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汤哲声: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芮立祥:张恨水抗战散文的民族智慧和文化省思刍议

华全红:张恨水国难—抗战小说创作探析——以《满城风雨》为例

谢家顺:“张恨水与重庆”学术研讨会综述